中国战斗机发展史(新中国战斗机发展历程)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0-14 08:09:01
新中国成立初期,中国战斗机主要从国民党收缴和苏联援助的,数量少的可怜,中国空军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成立。中国战斗机走的是从购买到模仿,从模仿到引进,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道路,见证了中国空军从无到有,从有到强,中国战斗机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一步步强大的历程。接下来介绍一下我国空军战斗机的发展:
米格-15 战斗机
米格-15战斗机是前苏联二战结束后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,该战斗机于1946年开始设计,1947年开始试飞,1949年列装前苏联空军,1950年开始列装我国空军,并在朝鲜战争中大量列装,中国通过购买和受赠米格-15战斗机2471架,米格-15战斗机与美国的F86战斗机实力相对。该战斗机为高亚音速战斗机,动力装置为一台BK-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,最大推力2700千克,推重比0.53,最大速度0.88马赫,最大航程1782千米;武器为三门机炮,分别是一门H-37型机炮,两门HC-23KM型机炮,能携带200发炮弹;配备有瞄准具、无线电台等设备,无雷达。

米格-15战斗机
后续改进型米格-15比斯战斗机,相比于米格-15,米格-15比斯更换了发动机,改善了飞机设备和操纵系统;加强局部飞机结构,使得米格-15比斯的动力更强、加速度更快并能够适应于夜间飞行。中国进口了1460架米格-15比斯。

米格-15比斯战斗机
歼-5战斗机
为了让我国自己具备战斗机生产能力,我国开始研制歼-5战斗机,该战斗机是我国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,该战斗机是我国沈阳国营112厂(现沈飞)仿制苏联米格-17F战斗机而研制的,1954年开始研制,1956年开始首飞,于当年开始批产,在1959年就停产,中国总共生产了767架歼5战斗机。该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中国仿制的“涡喷-5”型发动机(仿制苏联VK-1F发动机),最大飞行速度0.935马赫,推重比0.56,最大飞行距离为1020千米(内部燃油)或1,560千米(带副油箱);武器为2门HP-23毫米炮和1门H-37毫米炮,能携带200发炮弹,载弹量为500公斤;推力2600千克,配备有超短波指挥电台、无线电罗盘和测距器等,无雷达。

歼-5战斗机
后续成都飞机厂对歼-5进行改造,研制了歼-5甲、歼教-5飞机和歼侦-5侦查校射机,其中歼-5甲安装了雷达,具备全天候工作能力;歼教-5成为全天候双座喷气教练机;歼侦-5成为侦查、观察和校正炮弹落点的飞机,生产数量方面,歼5甲战斗机124架、歼-5教练机1087架和歼侦-5侦察校射飞机16架。

歼-5甲战斗机
歼-6战斗机
1953年美国成功试飞了超音速战斗机YF-100,1954年前苏联试飞了超音速战斗机米格-19,从此世界战斗机进入了超音速时代,中国也急迫需要一款超音速战斗机,用于我国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局部制空权,于是我国开始研制歼-6战斗机,该战斗机是我国沈飞工业仿制苏联米格-19而研制的,该战斗机是我国第一架双座超音速战斗机,该战斗机于1958年开始研制,1960年开始生产,1964年列装部队,我国总共生产了5205架歼-6战斗机,该型号飞机是我国数量最多、服役时间最长、战果最辉煌的战斗机。该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2台WP-6涡喷发动机,最大飞行速度为1.22马赫,最大推力为2600公斤,推重比0.43,最大飞行距离为1690公里(带副油箱2200公里);该战斗机武器为独立或混合装备了23-1型或30-11型航炮,数量1~3门,后期的歼6可以搭载霹雳2空空导弹;配备有通信电台、雷达测距器、无线电高度表等,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。

歼-6战斗机
后续改进型号有歼-6甲、歼-6Ⅰ、歼-6Ⅱ、歼-6Ⅲ、歼-6ⅢG、歼-6Ⅳ、歼侦-6、歼教-6、变稳BW-1、弹射试验机,歼-6甲,前期由于质量问题没有大量使用,而在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后,具备可以发射4枚K-5空空导弹的能力;歼-6Ⅰ是一种高空截击型战斗机,主要提高了升限、增加了动力;歼-6Ⅱ是一种昼夜高空截击型战斗机,用于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;歼-6Ⅲ是歼-6Ⅱ的改进型,更换了发动机,推重比达到0.988;歼-6ⅢG是歼-6Ⅲ的改进型,只生产了2架;歼-6Ⅳ是一种夜间截击型,主要用于夜间高空侦察机;歼侦-6是一种用于对浅近纵深、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的飞机;歼教-6是一款双座教练机,总生产615架;变稳BW-1主要用于科研研究;弹射试验机主要用于弹射测试。

歼-6甲战斗机
歼-7战斗机
战斗机突破音速后,战斗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,世界先进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2倍音速,于是我国开始研制单座单发超2倍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-7,该战斗机是仿制苏联米格-21Ф-13型战斗机,该战斗机属于第二代战斗机,于1961开始研制,1964年开始生产,1966年开始首飞,该型号飞机生产了超过4000架。该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涡喷-7型发动机(仿制Р-11Ф-300发动机),最大飞行速度2.05马赫,最大推力3900千克,推重比为0.66,最大飞行速度为1480千米(内部燃油);该战斗机的武器装备为1挺30毫米30-1型机炮,还可发射空对空导弹、空空火箭弹等多种武器。

歼-7战斗机
歼-7战斗机后续有大量的改进型号,主要有歼-7Ⅰ、歼-7Ⅱ、歼-7ⅡA、歼-7ⅡH、歼-7B/M、歼-7ⅡM、歼-7Ⅱ隐身机、歼-7Ⅲ/ⅢA、歼-7E、歼-7MG、歼-7G、歼-7EB/GB、歼教-7、歼教-7A、歼-7无人机,外贸型号:歼-7A、歼-7ⅡK、歼-7BS/GS、歼-7ⅡN、歼-7MP/P/PG、歼-7MB/BG、歼-7N、歼-7NⅠ、歼-7NM、歼-7FS、歼-7MF、美国歼7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歼-7E战斗机,歼-7E是为了替代老款歼-6和歼-7而研发的改进型战斗机,该战斗机更换动力更强大的涡喷-13F发动机,拥有更稳定的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,并更换了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/热焰弹投放器。

歼-7E战斗机
歼-8战斗机
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,获得更好战斗性能的战斗机,我国开始了歼-8战斗机的研制工作,该战斗机以苏联米格-21战斗机为基础进行研制的,该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也拉开了我国战斗机自主创新的帷幕。该战斗机于1965年开始研制,1965年开始研制,1968年总装完成,1969年首飞成功,1979年定型,总共生产了44架。该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,最大飞行速度为2.2马赫,推重比为0.89,最大飞行距离为1500公里(带副油箱达到1900公里);该战斗机的武器系统为23毫米机关炮,还可发射空空导弹、火箭弹、炸弹,携弹量为2200公斤;配备有大口径雷达天线。

歼-8战斗机
20世纪70年代后,世界的战斗机的思想理念发生转变,从”更高、更快“转变到“中低空机动性能”,需要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、武器和火控系统。于是歼-8战斗机立即向歼-8Ⅱ战斗机转变,该战斗机的发动机更换了两台更大推力“涡喷-13B”发动机,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能,并更换了俄罗斯“ZHUK-8Ⅱ”雷达,并配备了全惯性/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,使战斗机具备全天候对目标进行探测、识别和攻击的能力,并可以发射R-27中距空空导弹。

歼-8Ⅱ战斗机
歼-10战斗机
上世纪70年代后,第三代战斗机开始登上世界舞台,中国也开始研制第三代战斗歼-10来弥补国内空缺,该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战斗机,由成飞生产制造,该战斗机于1982年提出方案,1986年开始研制,1994年开始制造,1998年首飞成功,2003年开始装备部队,总共生产了200架。该战斗机早期机型的动力装置为俄制AL-31FN涡扇发动机(后期更换为WS-10A涡轮风扇发动机),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,推重比为1.1,最大飞行距离为2500公里;该战斗机具备11个外挂点,可携带弹药7000公斤,可发射PL-11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PL-8B红外格斗空空导弹;配备有KLJ-3机械扫描脉冲多普勒雷达,最大搜索距离为160公里左右。

歼-10战斗机
后期,我国在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取得突破,使得歼-10战斗机出行了性能更加优异的歼-10B战斗机和歼-10C战斗机。歼-10B战斗机的雷达更换为无源相控阵雷达,进气道采用了DSI设计,提高了进气效率,减轻了重量,提高了隐身性能,可挂载更多的武器弹药;歼-10C战斗机相当于歼-10B战斗机的升级型,拥有更多的T/R模块的数量,探测距离更远,探测距离可达150-200公里。目前。歼-10B生产了58架,歼-10C生产了超过300架。

歼-10C战斗机
歼-11重型战斗机
20世纪90年代后,世界已经进入第三代战机时代,我国为了弥补我国在第三代战机的短缺,从俄罗斯引进苏-27战斗机,歼-11重型战斗机是从我国沈飞引进苏-27后进行改造升级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,于1995年签署引进苏-27生产许可的协议,1998年首次组装2架歼-11重型战斗机,该机型总共生产了104架。该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2台AL-31F型或涡扇10发动机,最大飞行速度2.35马赫,推重比1.07,最大飞行距离3790千米;该战斗机的武器装备为1挺GSh-30-130毫米航炮(150发),战斗机外部10个外挂点,可发射空空导弹(R-73近距空空导弹,R-27T红外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以及R-27R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)、火箭弹和炸弹等武器,携带8吨弹药;雷达采用N001多普勒脉冲雷达。

歼-11战斗机
歼11战斗机由于是苏-27战斗机的国产化版本,存在航电系统比较老旧以及无法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等问题,我国利用自身的优势,将歼-11升级成了歼-11B,主要更换成了国产航电系统,更换成了可攻击2个目标的1474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,可以发射霹雳-12”主动雷达中距空空导弹,歼-11B战斗机实现了完全国产化,该战斗机目前生产了约320架。此外,我国积累了成功制造歼-11战斗机的经验,在歼-11基础上以及参考苏-33战斗机原型机T-10K-3而研制了舰载版“歼-11”,即现在的歼-15,歼-15为了能在航母上飞行和降落,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、起落装置、拦阻钩和可折叠的机翼等系统,并采用了国产发动机涡扇-10A发动机。为了提高载重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,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,并新增了反舰导弹,例如鹰击-62或俄制KH-41“白蛉”,大量改进设计使得歼-15成本是歼-11B的2倍,目前歼15战斗机大约生产了70-80架左右。

歼-11B战斗机
歼-16重型战斗机
为了提高重型战斗机作战能力,沈飞在歼-11B的基础上,研制了三代半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歼-16。歼-16于2011年首飞,2014年交付部队,已经生产了超过300架。歼-16重型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2台涡扇-10B发动机,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,最大推力92千牛,推重比8.3,最大航程4000公里;该战斗机的武器装备为1挺GSh-30-130毫米机炮,弹药量为150发,导弹挂点有12个,可发射空对空(霹雳-8、霹雳-9、霹雳-12、霹雳-15等)、空对地(鹰击-9、雷电-10、雷石-6等)、空对海导弹(鹰击-62、鹰击-83、鹰击-91)和炸弹,最大载弹量为12吨;该战斗机搭载了有源相控阵雷达。

歼-16战斗机
以歼-16为基础,我国研制了歼-16D电子战斗机,于2021年首次亮相。相比于歼-16,歼-16D放弃了一些攻性能,强化了电子侦察能力和电子作战能力。歼-16D将原歼-16战斗机上的红外搜索跟踪感应器和30毫米加农炮移除,增加电子设备,提高电子侦查能力,并将原先导弹的位置替换成6个电子战吊舱,还在翼尖位置增加了2个电子情报吊舱。歼-16D只能挂载4枚导弹,所以歼16-D都是和其他战机一起完成任务。

歼-16D战斗机
歼-20隐形战斗机
F-22战斗机作为第四代战斗机,具备隐形作战能力,使其在21世纪初期没有竞争对手。随着我国新材料和航空技术快速发展,我国也开始着手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-20的研制工作,用于未来替代歼10和歼11。该战斗机于2011年首次试飞,2016年首次亮相航展,2017年列装部队,截止2022年,已经生产了超过200架。歼-20隐形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为2台涡扇15发动机,理论最大飞行速度2.8马赫,最大推力18.5吨,推重比10.8,最大飞行距离5500千米;该战斗机内舱具备6个挂点,可以发射空空导弹(霹雳-10、霹雳-15等),当牺牲隐身性能时,机翼可以外挂至少8吨弹药,包括导弹、炸弹和火箭弹;该战机喷涂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和反无源探测涂料,使其具备隐身能力,歼-20战斗机配备有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;该战斗机具备全景式模拟系统,将采集信息AR化。总而言之,歼-20隐形战斗机是我国目前列装的最先进战斗机,在未来将守卫我国碧海蓝天。
